《黄金时代》闪耀香港金像奖,但香港电影的“黄金时代”早已不在。如今的香港电影金像奖,只能叫做“香港导演拍摄的华语片年度盛典”,或者“北上电影人春茗表彰会”。 /57 | LOFTER 娱乐图片中心 | 查看图集 | 最佳影片:《黄金时代》 最佳影片:《黄金时代》 汤唯 汤唯 影帝影后:刘青云、赵薇 影帝影后:刘青云、赵薇 刘青云、赵薇 影帝影后 最佳男主角:刘青云 最佳男主角:刘青云 最佳女主角:赵薇 最佳女主角:赵薇 最佳女主角:赵薇 最佳女主角:赵薇 最佳女主角:赵薇 最佳女主角:赵薇 最佳男主角:刘青云 最佳女主角:赵薇 最佳男主角:刘青云 最佳女主角:赵薇 最佳男主角:刘青云 最佳男主角:刘青云 最佳女主角:赵薇 最佳男主角:刘青云 最佳导演:许鞍华/《黄金时代》 最佳导演:许鞍华 最佳导演:许鞍华/《黄金时代》 最佳新人/最佳女配角:王菀之 最佳新人/最佳女配角:王菀之 专业精神奖:李坤龙 黃耀明,李端嫻,盧凱彤,蔡德才 乐基儿 最佳视觉效果:黄宏达、张仲华/《黄飞鸿之英雄有梦》 最佳动作设计:元彬/《一个人的武林》 吴君如、乐基儿 吴君如、王菀之 吴君如、乐基儿 王菀之 曾江 曾江 最佳美术指导:赵海/《黄金时代》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:文念中/《黄金时代》 最佳摄影:王昱/《黄金时代》 最佳剪接奖:胡大为/《太平轮:乱世浮生》 最佳剪接奖:胡大为/《太平轮:乱世浮生》 吴君如 吴君如、乐基儿 乐基儿、吴君如 乐基儿 最佳摄影:王昱/《黄金时代》 最佳剪接奖:胡大为/《太平轮:乱世浮生》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:文念中/《黄金时代》 最佳美术指导:赵海/《黄金时代》 最佳男配角:曾江/《窃听风云3》 王菀之、吴君如 最佳新人/最佳女配角:王菀之 吴君如、乐基儿 乐基儿 最佳动作设计:元彬/《一个人的武林》 最佳动作设计:元彬/《一个人的武林》 最佳视觉效果:黄宏达、张仲华/《黄飞鸿之英雄有梦》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悦图推荐 第34届香港金像奖颁奖现场 第34届香港金像奖红毯 众星为香港金像奖拍特刊写真 娱乐4月20日报道 (文/落山风)本届金像奖颁奖前两天,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头戏,向电影大师胡金铨致敬单元,放映了胡金铨的旷世杰作,一直存在于传说中的《侠女》,一部44年前的台湾电影。许鞍华在那部电影上映四年后,担任了胡金铨的助理,她甚至还翻译过《侠女》的字幕,后来电影被胡金铨带到戛纳,获得技术大奖。《侠女》开启了中国武侠电影的一个“黄金时代”,但许鞍华却转身去做了电视,七年后,她个人的第四部电影《投奔怒海》,就囊括了金像奖最佳影片、导演在内的五个重要奖项——和这次的第34届一样,《黄金时代》让历史几乎又重演了一遍。最值得再提的,是许鞍华拿下了她的第四座金像奖最奖导演奖,可谓前不见古人,后难见来者。 只是,《黄金时代》闪耀,“黄金时代”早已不在。 谁的心里都清楚,如今的香港电影金像奖,只能叫做“香港导演拍摄的华语片年度盛典”,或者“北上电影人春茗表彰会”。在入围金像奖的条款中,明文规定了三项判定为“香港电影”的条件,“导演是香港人”首当其冲,然后才认定出品公司及六个工作人员是香港人,满足两项即可。但是如今,哪一部香港导演“北上”的作品不符合这样的标准呢?尽管香港金像奖依然坚守着“港片”标准和尺度,但终究,也跳脱不了年复一年“港片不港”的无比囧态。 尽管每年“港片已死”的微词总会响起,但金像奖仍旧在尽量大的范围内,力保纯正“港味”电影的声名。以至于在提名名单里,仍旧有着相当数量只在香港上映的纯粹香港制作,尽力地维系着所谓香港本土电影的基本水准。我们能看到因为尺度问题,根本不可能在内地上映的《金鸡SSS》、《雏妓》,或是过于“港化”与小众,完全不考虑内地市场,只在香港上映的《那夜凌晨,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》、《点对点》。但最终,这些“本土”港片终因格局或题材的原因,收获甚微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,香港的电影精英人才早已被釜底抽薪,能够坚守并葆有纯正港片风味的想法固然值得尊敬,但无论从制作水准或商业而言,真是只有无奈嗟叹,回天乏术。 相较于去年《一代宗师》的势如破竹无片能敌,《黄金时代》拔得头筹,和今年是一个“小年”相当对等。巧的是,可能是许鞍华进入电影圈接触到的第一部电影的《侠女》,片长达200分钟(上下集),以至于这次北京重映有人自备干粮前往观看。而《黄金时代》被很多人诟病的,也是那长达177分钟的超长片长。在这个追求一个小时就要铺遍网络的病毒式快餐传播的时代,《黄金时代》看上去是那么地不合时宜。以至于投资它都需 要莫大的勇气,就像许鞍华在致谢词里说的那样,老板覃宏的投资,是“多么勇敢”。《侠女》当年票房不济,但多年后却成就为不可逾越的一座丰碑。《黄金时代》在中国电影票房凯歌猛进的时代,票房表现也很不如人意。它能被金像奖所认同,代表着电影人对“庄重做电影”的认同——因为金像奖就是香港电影人一票一票自己选出来的奖项。 这届金像奖上,张艾嘉颁发“两岸华语电影”奖项。十天后,她的新片《念念》就会在香港上映——这是当年被称为“未来之星”的梁洛施,七年后重回她出发的地方。而八年前,不到20岁的梁洛施,因为在《伊莎贝拉》中的天才表演,成为那年唯一入围金像影后的香港女演员,奖项尽管最后被强大的巩俐拿走,但梁洛施却成就为香港女演员“接班人”的代表。快十年过去了,梁洛施进军好莱坞,又接连生子、退隐,再复出,香港女演员竟没有一个人能顶替她的位置。这次获得两个奖项的王菀之已经34岁,比梁洛施大了足足八岁,却还在喜极而泣地拿最佳新人奖。香港女演员已不是青黄不接那么简单,而是早已出现了断层。这样的断层,可能还得靠明年此时颁奖典礼上,梁洛施的卷土重来,才能勉强填补上。 “断层”不仅体现在年过半百的大牛哥刘青云拿到第二个金像奖影帝,还在于这一年里实在就找不出强势的所向披靡的电影作品,以至于刘青云两部电影入围影帝,“自己打自己”竟然都可以获胜。不禁为当年郑秀文三部电影同时入围影后,最后票数分散反而落败叫屈;“断层”还在于看到曾江拿最佳男配角,年过八旬的高龄,奖项来得太迟,以至于他自己都说希望这个奖可以年轻时拿到,那样才更有意义;“段层”更在于向黄霑老爷子致敬的环节,《黎明不要来》、《焚心似火》、《当年情》等经典被唱得惨不忍听,这不是香港电影的断层,这是整个香港流行文化与娱乐圈的断层,这才是让人一唱三叹的危机感所在。 在本世纪初,金像奖影后曾出现过“狼来了”一般的连续四年内地女演员垄断的局面。之后,香港女演员连得五届,但却是挡不住的高龄化,其中最高龄的叶德娴已65岁,最年轻的杨千嬅得奖时也年届不惑。上届影后重新落入内地女演员手中(章子怡),本届赵薇夺后,内地女演员的强势格局依然未被打破。尽管这届有呼声甚高,占尽地利人和优势的蔡卓妍(《雏妓》),但赵薇在《亲爱的》中令人击节的表现,实在是值得这座金像奖电影女神的奖杯。套用她刚出道爆红时代一首歌的歌词便是“强档超人气一波波,最佳女主角换我做一做。”《亲爱的》是一部演员相互作用的超强群戏,要为赵薇之外的其他演员也鼓一次掌,尤其是凭另一部电影《黄金时代》入围的郝蕾。 本届金像奖如同赵薇最近正在拍摄的一部电影名,十分“港囧”,是近几年来星光为最暗淡的一届:吴彦祖没来,是因为在美国添了小宝宝;周迅没来,她派来夫君高圣远代为颜值担当;但连按常理应该要来给本届影帝颁奖的上届影后章子怡都缺席了,缺席就缺席吧,也许新婚燕尔要陪着夫婿汪峰参加扑克大赛之类,但章子怡却为吐槽《太平轮(上)》获得最佳剪辑奖的帖子评论叫好——当然了,章子怡是专业人士啦,因为《太平轮(上)》被吐槽得最多的,就是多么沉闷啊(剪辑的功劳)。《太平轮(下)》遥遥无期的原因,其实还是回炉继续重新剪(据说还请出老爷徐克)。从视效到动作设计,从原创音乐到歌曲,都是排排坐吃果果,大家都有份地“分猪肉”。不禁让人怀疑“最公平的华语电影奖”的金像奖是否在搞平衡。可是,它分明又是奥斯卡式的全体会员投票制,而不是随时被骂的金马奖每年不同人的小评审团制。又可能是,今年真的实在是一个“小年”,就只能“矮子里拨将军”了。 本文来源:娱乐专稿 责任编辑: |